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

《反思之峰》:關於反思的十種描述

「反思就如同營火,好不容易升起火後,你可以加油添柴的燃起熊熊火焰,使人覺得炙熱而遠離火焰,也可以小心謹慎的顧好營火,吸引人們在溫暖的火光旁持續反思。」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「引導反思就像是花椰菜,有時候你覺得它只是盤平淡的小菜,實際上它卻是餐點中最富有營養的佳餚,但如果攝取過於頻繁,人們還是會說:喔不,花椰菜你別再來了!」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一大堆的引導反思技巧就像是文法規則,文法告訴我們如何寫好一封信,但是文法沒有告訴我們什麼適合寫,或是該怎麼寫得漂亮。」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反思有時就像是個選擇題,學生常常花了大半時間,猜測哪個選項是老師心目中的最佳答案。」


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反思就像是在惡劣的天氣攀登一座山,這是一個相當特別的時刻,當我們登上峰頂時,原本不清楚的景象都將變得更清晰。」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引導員的反思過程就像是使用釣具工具箱,釣客添加新的設備和新奇的配件到工具箱裡,但還是習慣依賴同一些舊有的釣餌去釣到魚。」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反思就像慢速壘球,投擲者把球放慢拉高,讓每個人都可以玩,但這不代表遊戲就變得容易。」

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反思就像是冰淇淋,任何風味的冰淇淋都優於沒有提供冰淇淋。傳統式問答法是屬於香草口味的冰淇淋,它是可靠的標準口味。為了推出像香草口味一樣好的冰淇淋,引導員不得不嘗試一些新的口味,有時導引出一種巧克力碎片加上甜麵包的混合口味,有時則是像加了兩杓大蒜冰淇淋的走味餅乾。」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反思就像是駕馭打檔車,當它換檔順利時,乘客幾乎不會感覺到齒輪轉換;相反的,當它換檔不順的時候,引擎就會發出刺耳的聲音然後熄火。」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反思就如同播種一顆蘋果種子,種植者可能會看到種子發芽,但樹要結出果實需要花較長的時間。」

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

遊戲介紹:曾經擁有~大風吹的另一個境界

示範引導員:宜正
※本遊戲出自《體驗教育-從150個遊戲中學習1》,頁77。

今天介紹一個熟悉再不過,但又可深可淺反思遊戲。

大家都有玩過大風吹吧!
老師:大風吹!
學生:吹什麼?
老師:吹...大便不洗手的人!
學生:....(然後沒有人敢動)

「曾經擁有」就是一個以大風吹為基礎的分享遊戲,可以很刺激,也可以很有溫度。

活動的目標是讓團隊在輕鬆的氣氛中,自由分享共同經驗


首先,和大風吹一樣,以引導員為中心圍成圓圈

除了引導員之外,每個人都會有一個位置。站著或坐著都行,看你活動的目標為何。如果你們站著,可以用巧拼地墊來當作位置,站著分享時,團隊的活絡性通常比坐著更強。

由引導員制訂題目,選出一位發問者,或從引導員開始做示範,帶動團隊分享。

記住!要先講好規則,跑的人不可以跟隔壁交換位置,要移動超過一格。

進行方式如下-

中間發問者:曾經擁有!
外圍伙伴:擁有什麼?
中間發問者:擁有...XX經驗的人!
(有類似經驗的開始跑起來)

前兩回合,引導員可以設定一些比較沒有壓力、共同性也高的題目。
例如:學生時代的經驗、個人生活習慣等。
每個議題可以讓一些學員停下來,分享他的經驗。

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,後面幾回合,引導員可以切入比較深的議題。
例如:衝突經驗、觸動你心的經歷,生死議題等。

如要分享深入的議題,遊戲的方式也可以增加一些元素。
例如:聽完有感動的,向前站一步給分享的人看見。或是有相似經驗的也分享一下。

當然,活動也可以當作破冰,變化一下方式:坐大腿、跪著走、走的時候膝蓋不能彎,都能在團隊充滿歡樂的氣氛。

說過了,這是一個可深可淺的活動嘛!

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

深入淺出的引導員介紹:《引導員是什麼?》

究竟引導員是什麼?他的工作是什麼?他的價值在哪裡?




今天來跟所有對引導員這個角色有興趣的親朋好友,介紹一步深入淺出、又不失幽默感的小短片:《引導員是什麼?》


在這部可愛的短片中,講員用三個角色來勾勒出引導員的工作內涵,以及"引導"所帶出的價值。

  • 建築師

在規劃化階段,引導員蒐集客戶的資訊與預期目標,設計出能達成預期結果的引導藍圖,並透過精心設計的流程或訓練,引導客戶團隊達成目標。流程的設計必須兼顧穩定性與彈性,讓團隊在優質的引導下被建造。

  • 機長

在目標與議程確認後,引導員的下一項任務,就是安排一場優質的會議。從場地、成員配置、規範與目標設定,到團體氛圍的掌握,引導員必須引領大家安全、效率且舒適地抵達目的地。

  • 導遊

在流程進行中,引導員必須扮演一個沈著穩重、又能激勵大家不斷朝目標邁進的領導者。議程中難免會遭逢出乎意料的時刻,當團隊在負面狀態下,引導員必須有耐心地提供資源、傳遞信心,引導他們面對挑戰、做出正確決定。
短片中的講員雖然將引導員的工作說得輕描淡寫,簡單明瞭,當然令人躍躍欲試。但千萬不要忘了片中最尾聲的提醒:這些角色的扮演與專精,其實是引導員畢生的功課,必須從一次又一次的經歷和反思中凗練。大師之路,果真是漫長啊!

把兩個很多小問題的議題留給各位看官

  1. 如果你已經是一位引導員。對你來說,這些角色符合你對引導員的認識嗎?你是否有其他見解?如果你對這三個角色深表認同,目前你自認為扮演最好的是什麼?最需要鍛鍊的又是什麼呢?
  2. 如果你對「引導員」這份"工作"的認識,就跟處男沒什麼兩樣。這個小簡介讓你最有印象的是什麼呢?你所處的工作或求學環境,或是你領導的團隊,是否有機會嘗試與引導員合作呢?
歡迎大家分享回饋喔!~





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

爆笑破冰:注音接龍

《注音接龍》
道具:軟棒等無痛道具
人數:6-20人
訓練:反應力
難度:★
示範:建中&樂天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今天跟師父們學了一個立馬炒熱現場氣氛的破冰遊戲,簡單又好笑。據說出處是來自於某劇團的即興劇訓練,遊戲名稱是我自己加的,如果你想得到更好的名稱,歡迎自己調整。

大家是否還記得國小時候同學門常玩的「人事物文字接龍」:
每個同學發三張小紙條,分別寫上「什麼人、在什麼地方、做什麼」,寫好後分裝三個袋子,由主持人輪流抽出來唸。因為是隨機抽樣,答案通常很無厘頭,引人發笑。例如:阿湯哥、在玉山、抓該邊!(這時台下小朋友就一陣亂笑...)

這個活動是以上述遊戲做基礎,加上一點小變化,變成鍛鍊即興反應力的好物。

遊戲說明如下:

準備一兩支打了人不會痛的道具,記得,要"不會痛"喔!(例如:軟棒)讓參加者圍成一個圓圈,讓大家順著圈輪流表演。由拿道具的人出題,隨機喊一個注音符號中的「聲母」。下一位要立即用這個聲母來造句。

老師!什麼叫聲母,是生我的母親嗎?

這個同學問得很~好,聲母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字的注音符號中,寫在上面的那個音。例如:"考"這個字的"ㄎ","來"這個字"ㄌ"。造句的人,句子裡的第一個字,都必須要包含考題中的聲母。

舉個例,出題者很有氣勢低大叫:「ㄏ!」,接題者很緊張低說:「好...好...好哥兒們,在韓國,喝奶茶!」

老師!那軟棒是拿來幹嗎?

問得太好啦!正所謂「不打不成器」,為了幫助你的好伙伴思考,只要他遲疑了,就用軟棒來"刺激"他,讓他的腦袋隨著四處閃躲的身體靈活起來吧!

遊戲就這麼簡單啦!
如果你還有問題,歡迎看我們的VCR!